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一扫登录联英人才网

密码登录

手机动态码登录

密码登录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时政热点

重庆多举措落实国家防震减灾总体部署 2023年我市将全面具备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

联英人才网 / 2022-08-05 时政

近日,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

重庆应该如何落实“十四五”期间国家防震减灾总体部署?8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市地震局相关处室负责人。

夯实监测基础

监测能力薄弱区将建更多地球物理观测站点

《规划》要求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包括夯实监测基础,优化测震观测和地球物理观测站网。

“地球物理观测站点可以说是地震预测预报专业人员的耳鼻喉舌。”重庆地震台副台长黄世源表示,站点的观测数据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够有效捕捉地震微观信息。

目前,重庆的地球物理观测主要分为地壳形变、地下流体、地磁场等观测手段,分别监测重庆及周边地区地壳应变场、速度场等变化,对地下水位和水温开展监测跟踪,捕捉地震发生前的异常信息等。

2017年武隆5.0级地震发生前,我市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出现了形变、流体和地磁等不同程度的异常。但由于震中附近地球物理观测站点较少,最终未能形成明确的预测意见。

“当前,我市地球物理台网确实存在站点分布不均,密度不够,部分站点观测形式较单一,存在监测空白区等问题。”市地震局规划财务处处长于敬忠介绍说,“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在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地区、重点监视防御区选址新建5个地球物理监测站,扩建26个地震监测台站,对14个现有台站按照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要求进行升级改造。

增强公共服务

打通信息孤岛方便公众获取

《“十四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提到,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市地震局信息中心主任郭欣表示,通过十四五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将整合现有地震科学基础数据资源,为公众、政府决策指挥、地震科普宣传提供服务。

“比如说,相关单位和专业机构可以申请使用地震专业数据,最终实现信息共享,打通部门之间信息孤岛。”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负责人任志国称。

面向社会,重庆正打造便捷化的地震信息接口方便公众获取。“我市现有的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号将全面升级,市民可快速获取我市辖区及周边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进展。”郭欣告诉记者。

另一方面,未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内容将丰富。线上,我市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号将整合各类科普知识库,便捷公众查询浏览。线下新增地震VR体验系统,利用虚拟场景仿真带给市民更真实的地震体验和防震避险知识科普。

提升预报预警能力

破坏性地震事件发生后10秒内发布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指标,例如5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重点地区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0秒内发布预警信息……

“《规划》提出的目标,重庆在2035年都能一一实现。”任志国表示,当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重庆子项目和重庆市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预警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建成后,重庆测震站网各类观测点达到482个,为地震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细看《规划》,其实地震参数速报、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几个指标之间意涵有所不同。”黄世源解释说,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强度的地震三要素参数速报,称之为地震参数速报,对政府和社会公众判断灾情、启动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地震参数自动速报可在地震发生后3分钟内完成,2023年将实现1分钟辖区2.0级以上地震基本参数自动速报。

其次,地震烈度速报是以仪器快速计算各观测点的地震影响程度,为人员伤亡估计和经济损失评估提供依据。到2023年,我市将实现5分钟完成地震烈度初报,10分钟完成地震烈度正式速报。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非常重要,地震预警时间一般只有数秒到数十秒,应合理利用这段时间。”黄世源称,预警发布后可以紧急制动高铁和轨道交通,自动切断燃气管道阀门,中断供电……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灾害。2023年预警项目建成后,我市将全面具备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能力。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没发现满意工作?免费将你推荐给优秀企业!
关注微信
推荐好工作
×

关注二维码,
推荐最新工作信息!